在如今这个瞬息万变的智能时代,孩子当下的教育能不能跟得上未来社会的发展?他们的哪些能力将在许多年后还具有竞争力?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已经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学习中,对科技进步和教育变革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因此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必然是教育的重点。
今年上半年,教育部公布了《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其中,全国高校新增备案专业1773个,新增审批专业188个。
在新增的本科专业中,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等专业成为热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涌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信息科技人才供不应求,人工智能工程师、大数据工程师、机器人工程师等一大批新型数字化职业应运而生。
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不仅改变着教育的形态,同时也对未来的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老师家长看到人工智能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们需要具备的能力。
以往学生们接受知识的内容和渠道有限,只能通过课本和老师的讲解,而现在不一样了。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机器学习等技术,人工智能教学设备和编程环境,就能让孩子在课堂上畅游人工智能的知识海洋。
那对于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教育发展,应该如何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下面这几个核心素养一定要重视!
自主学习能力
有研究者发现,一旦人工智能普及,在学习上行动力不强的孩子,会更加被动。那些在学习上具有主动性和自律性的孩子,可以很好地根据人工智能学习计划一步一步执行,从而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形成良性循环。
因此,信息时代更需要培养孩子们快而准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而不是被动地对信息进行接收,甚至被牵着鼻子走。
传统的学校教育无法真正做到对每个孩子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但人工智能教育带来了这样的机会,也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所以要求老师和家长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理管理,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发现学习的难点、重点所在,并一步一步去完成实施。
创新实践能力
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将成为机器的使用者,一些重复性、纯知识性的记忆将变得相对没有那么重要,强大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怎样培养孩子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一直以来,很多外国人对中国学生的印象都是“高分低能”,就是说中国的学生在做题方面很强,随随便便都可以拿高分,但是动手实践能力却很欠缺。
老师家长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同于传统的巩固知识和机械记忆,人工智能教育更多的体现在逻辑思维、创意创作等方面,这些都需要学生积极动脑。
而且这些创意发挥没有标准答案,他们的想法和创意才是最重要的。根据学生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去完成,真正需要的是合理的价值观、强大的创新思维能力等,既结合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学生以后的成长会有很大的帮助。
数据分析能力
进入信息社会时代,我们每天都会获取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和数据,如何把这些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处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但现在很多学生缺乏这方面的能力。
比如在数据意识层面,可以让学生们意识到身边的很多事物,是可以用数据进行表达的,不仅仅是可以度量的事物可以表示成数字,图片与文字也可以用数字表示,图片可以表达成数组的形式,人类的语言也可以通过编码或词向量等进行表示。
就算不懂编程语言,但在图形化的界面中,用点击拖拽的便捷操作方式,学生同样可以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技术,进行AI模型的设计生产。
实际上,无论将来孩子们打算从事什么职业,了解数据分析的能力都是必要的。数据思维如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一样,应该成为每个人必备的思维方式。
自我认知能力
人工智能带来的一大改变就是资源的极大丰富。面对超载的信息和纷繁的选择,那些能够认识自己、了解自身特点的孩子更容易脱颖而出。人工智能时代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能力层级甚至心智模式,都提出了新的需求。
在教学上,人工智能时代要以“思维教学”为主线,既强调基于认知能力的信息加工、分析综合、逻辑推理等高阶思维的培养,还要增加突出计算思维、设计思维和交互思维的培养。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管理,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都更容易做到精细化,对教师的评价会更加全面而科学,并且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智力程度和思维习惯以及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实现真正的个性化学习和因材施教。
比如,目前很多学校纷纷开设了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学生学习兴趣特别浓厚。很多学校还以社团和选修课的形式,推进无人驾驶、计算机编程等课程的开设与完善,提升学生信息化素养,促进学科知识融合。
所以老师家长要教会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勇于表现自我,发展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加深对孩子行为习惯和喜爱的认识,可以真正听懂并理解自己的内心。
情感处理能力
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是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以及正确优良的品质。其中,情绪处理的能力是很少有老师涉及到的。
教育技术的最终目的是唤醒人的成长,其核心归于人的情感传递。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学中要关注“学生、教师、人工智能”之间的交互性,人工智能在为教育教学赋能的同时,亦要考量智能技术背后基于“人”的内在情感体验、价值需求和生命成长展开的“教育逻辑”。
处于人工智能时代,不仅是在科学素养、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团队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比如在一些人工智能比赛中,在让学生认识并掌握人工智能相关知识外,还要锻炼学生团队协作力和良性竞争。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合理管理自己的情绪,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交友合作,还能帮助学生减少压力,增强抵抗力,在遇到难题时也能更加从容不迫,冷静自若。
人工智能教育,是由学生、教师、智能工具共同参与。其中,学生是探究者、发现者、合作者,教师是支持者、引导者、组织者,智能工具在物理世界、虚拟信息世界并存,而且将长期存在。
那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开展
人工智能教育呢?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课程进入中小学课堂。早在2003年,教育部就将“人工智能初步”作为选修模块,纳入国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当前,在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人工智能教育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人工智能课程定位模糊、教学内容不考虑学生基本认知能力和数理基础、教学资源水平层次不齐、人工智能师资建设匮乏等等。
在人工智能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早已有很多家长提前布局,提升孩子的信息素养,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孩子,在人工智能学习中受益,拥有面对未来的能力!
威盛创造栗作为人工智能科普教育品牌,致力于人工智能教育解决方案。将智能硬件、软件平台、课程体系、师资培训、赛事活动、等级考试、实验室项目融为一体。教学对象实现全学段覆盖,教学场景涉及课堂教学、社团活动及实验教学等全方位多场景。截至目前,已有合作伙伴近2000个,合作院校500多所,用户人数超300万人。
人工智能课程体系
威盛创造栗依据“小学课程重感悟和初步体验,初中阶段重编程基础和动手实践,高中重算法基础和应用实践”,从基础到高阶的阶梯式人工智能专项课程体系,包括: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无人驾驶、机器学习等。
人工智能产品体系
威盛创造栗依托威盛电子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和计算机视觉技术领域全球领先科技、电子的芯片级技术背景,自主研发了一系列硬件、软件,相继推出了包括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无人驾驶、机器学习等教育产品。
人工智能师资培训
威盛创造栗通过人工智能及教育领域的专家资源与老师对接,提高老师们的思维意识、专业技能、知识结构。截止目前,威盛创造栗已在30多个省市开展了百余场教师培训活动,受益教师达到数万人。
人工智能赛事活动
威盛创造栗主办人工智能领域赛事,同时也与各大白名单赛事合作,包括:全国青少年计算机表演赛、“大开眼界”机器学习挑战赛、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智能创新大赛、“智慧海洋”青少年人工智能大赛、贵青杯、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NOC)、少年硅谷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成果展示大赛等,为人工智能教培学员搭建平台和出口。
人工智能编程等级考试
威盛作为全国青少年编程能力等级考试联合主办单位,与华东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等各大高校及知名企业,共同起草了CELTSC团体标准-青少年编程能力等级:第五部分人工智能编程标准。并且,威盛创造栗研发的软硬件器材获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器材测评标准符合性认证,用于PAAT人工智能编程各等级考试,助力广大考生迅速掌握各等级知识要点的同时,顺利通过考试。
人工智能实验室
威盛创造栗以人工智能教育为突破点,共同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的特色办学,打造人工智能优质示范校。内容包含智能驾驶实验室、机器学习实验室、新课标实验室等。
关于威盛
威盛集团致力于提供人工智能教育解决方案,将智能硬件、智能软件平台、课程体系、师资培训、赛事活动、等级考试、AI实验室项目融为一体。教学对象实现全学段覆盖,教学场景涉及课堂教学、社团活动及实验教学等多元应用场景,打造定制化人工智能教育全方位解决方案。